-
【新华网】彭丽媛出席“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宣传校园行”活动
新华网海口3月29日电(记者李斌)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29日来到海南大学,出席“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宣传校园行--走进海南大学”活动。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的赞比亚总统夫人埃斯特、盖茨基金会主席比尔·盖茨和部分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也出席活动。
详情>>
-
【光明日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委员:把性教育内容纳入“国培计划”
“近年来,我国90%的新增艾滋病感染者通过性途径传播,艾滋病从大学向中学蔓延,学生感染者比例不断攀升。”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委员为我国中小学性教育长期缺失所埋下的隐患感到忧虑,“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出台的涉及学校性教育的法律法规已有80余件,但在贯彻落实方面差距较大,存在着性教育观 念落后、课时缺乏、教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详情>>
-
【中国青年网】王佐书:艾滋病蔓延青少年 加强性教育疏强于堵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刘洪侠 谢东樱)“根据2014年末相关媒体报道数据显示,全国报告学生感染艾滋病达100例的省份,2013年为5个,2014年已达到10个。从17岁、15岁、14岁到12岁,全国报告的青少年学生感染艾滋病时的年龄正在逐渐降低。”3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艾滋病在逐步入侵校园,从大学生逐步向高中生、初中生蔓延,感染人群日趋低龄化的现象让他十分担忧。
详情>>
-
【腾讯网】宁波在校生现30多艾滋病例 8成为男男性传播
昨天,宁波市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狼来了?——宁波市学生中的艾滋病疫情》的文章。
详情>>
-
【新华网】代表委员呼吁加强性教育阻断青少年间艾滋病蔓延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刘欢 李云路)全国两会期间,多名代表、委员以议案、提案或建议形式,呼吁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系统有效的性教育,以阻止艾滋病蔓延的趋势。
详情>>
-
【公益时报】公募基金会:在领跑过程中思考
截至2月2日,基金会总数达4268家,其中公募基金会1494家。2014年度,基金会领域捐赠收入约380亿元,公益支出约310亿元,其中2014年度公益支出前十位的公募基金会支出总和约为95亿元,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癌症基金会2014年度公益支出分别为18.94亿元、18.72亿元、16.57亿元。
详情>>
-
【中国青年报】人流低龄化:迷惘青春之痛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非意愿妊娠,其中高达91%的非意愿妊娠诉诸流产。重复流产的情况尤为严重。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胡玉坤指出,迄今为止,中国青少年多元化的性与生殖健康需求,同目前提供的针对这个人群的信息、教育及医疗保健服务之间,存在明显的断裂。
详情>>
-
青爱人|一人行善是滴水,众人行善是片海!
近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国好人榜”好人,以及云南省文明办组织开展的“云南好人”推荐评选活动名单已揭晓,德宏好人康洪宝、方卡华、郭荣辉荣获 “云南好人”称号,其中康洪宝上榜2014年9月“中国好人”。
详情>>
-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索 引 号: 000014349/2014-00152
详情>>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其他
发文机关: 国务院
成文日期: 2014年11月24日
发文字号: 国发〔2014〕61号
发布日期: 2014年12月18日
-
【人民网】央视性教育采访“我从哪来” 垃圾箱捡来占3成
央视街头采访“我是从哪里来”引热议,网络调查显示“从垃圾箱里捡来的”竟占三成
详情>>
-
【环球网】香港成人性教育节目播出引发家长抗议
11月3日,香港now电视台首播由英国制作的性教育节目《The Sex Educa tionShow》,该节目被重新包装成《性教育,是咁的》(《性教育,是这样的》)。节目因被宣传为“不打码”,未播先热。
详情>>
-
【腾讯】教育部《儿童指南》只字不提性教育遭质疑
“孩子问:我从哪来的?这个最易问到的‘敏感问题’在《指南》里没找到答案。”昨天,扬子晚报报道了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新闻,引发不少读者热议。有细心的家长和老师发现,这份儿童发展指南中唯独只字未提“性教育”。但不少家长表示,幼儿的“性问题”其实真不少,怎么解答让家长们很头疼
详情>>
-
【中新网】外媒评中国年轻女性人流比例高 性教育勿再遮掩
中新网10月8日电 美国《侨报》6日刊出评论说,中国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近期发布了一组数据:中国每年人工流产人次多达1300万,其中25岁以下妇女占一半以上,大学生成高发人群,反复人流者高达50%。
详情>>
-
【中国青年网】类艾滋病引发高度关注 患者均为亚裔黄种人
一种被称为“类艾滋病”的新病引发公众及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这种新病已在泰国和台湾地区出现。 这种新病和2009年被媒体广泛报道的“阴性艾滋病”(恐艾人群)是不是一种病?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称,所谓的“恐艾”或“阴性艾滋病”与类艾滋病“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类艾滋病患者有免疫功能受损的情况,而“阴性艾滋病”没有。
详情>>
-
中国削除艾滋病歧视行动
中国削除艾滋病歧视行动
详情>>
-
两性观点之向左走!向右走
两性观点之向左走!向右走
详情>>
-
不强制学生跳校园集体舞-青春期
不强制学生跳校园集体舞
详情>>
-
"两期"硬碰硬不一定是坏事
"两期"硬碰硬不一定是坏事
详情>>
-
【网易】与艾滋病的博弈还有长路要走
“终结艾滋病流行的时代已开始”是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8月23日作出的结论,文章认为,有证据显示首次治愈艾滋病毒(HIV)感染者以及临床中艾滋病疫苗的有效性,而针对HIV的预防药物在临床中已实现部分有效性,能够给HIV感染者提前抗病毒治疗带来更好疗效,并把病毒传染给性伴侣的风险降低了96%。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乐观,仅就目前的艾滋病研究成果来看,并不算成功,只是较30年前进步不少,毕竟科学家已看清艾滋病的面目。
详情>>
-
【中新网】李克强会见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获奖者代表
201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中南海会见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获奖者代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