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爱工程入选《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6)》
返回列表加入收藏 来源:青爱 发布日期:2016-06-08 浏览:-|
北京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博士主持发布会
6月7日,《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6)》新书发布暨中国第三部门观察论坛在京举行,活动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公域合力管理咨询协办。
公域合力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CEO 冯利博士发布《报告》
青爱工程作为“典型案例”入选《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6)》
作为观察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权威报告,《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6)》抛出了多个观察议题,并对2015年发生的大事进行记录和点评。同时,报告还选出了“青爱工程:公益组织的超前社会实验”“‘小母牛’的思、行及本土化”、“援建苏中阿布欧舍友谊医院: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国际化探索”、“李彦家暴事件反思:极端事件为女性权益保护带来曙光”等典型机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
青爱工程办公室主任、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银俊介绍我国艾滋病疫情情况
1985年6月,中国报告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病人为外国人,病死于北京协和医院。到2014年,全国估计艾滋病感染者约78-85万,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含死亡)超过1万例的省份有15个,新发现艾滋病病例经性传播途径占92.2%,性传播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艾滋病进入校园,感染者日趋低龄化,青少年学生成为主要感染人群。
然直到今天,艾滋病防治教育仍然面临挑战。一方面,政府举办的性健康教育多为活动式宣传,缺乏系统性;而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在正规教育体制中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家长对性健康教育遮遮掩掩,社会公开讨论性及性健康教育的环境还未形成。早期进行艾滋病防治教育更是难上加难,民间投入更少。大多教育类公益组织主要关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吃饱穿暖,上得起学”等普遍被关注的需求,而发展性的需求、已成为新时期儿童和青少年紧迫的社会需求却少被关注,尤其是性健康教育。这类少被关注的社会问题具有挑战性,政府和市场解决不了,留给公益领域解决,这就需要公益领域有比政府和市场更为创新的思维去寻找解决方案。可以说,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具敏感性和前瞻性,既需要探索精神,也需要耐心,不可急于求成,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智慧。
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右1)为青爱工程等“典型案例”的入选者颁奖
《报告》认为:面对一个尴尬、棘手、少被关注且很难进行公众筹款的社会问题——艾滋病防治,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简称“青爱工程”),以青少年爱的教育为使命,通过筹集社会资金,在全国大中小学幼儿园援建青爱小屋,持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及学生年龄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 青爱工程于2006年12月启动,至今历时近10年时间,从扎实落地,到终见彩虹,可谓是一场全民教育的社会工程,是超前的社会实验。
青爱工程:公益组织的超前社会实验
继2011年首部报告发布以来,《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至今已发布六部。该《报告》致力于成为第三部门的思想库,秉承推动第三部门发展、社会发展的使命,追求公平、公正的价值观,挖掘第三部门和跨界突出问题及突出现象,展示趋势性、引领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启发性,发挥风向标的作用。
《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持续资助,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教授康晓光、公域合力管理咨询执行董事冯利编著完成。
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康晓光教授阐释公益的本质
中共扶贫基金会副会长王行最发言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活动现场,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锦萍解读了“慈善法出台前后”的情况;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褚松燕做了“从协同治理的角度看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的主题演讲;清华大学教授邓国胜带来了“中国公益组织走出去、境外公益组织走进来”的最新进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康晓光则以“文化与慈善”为题阐释了中国慈善文化的来源及特色。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王行最做了点评发言。
本文标签:青爱教育 爱滋病 艾滋病 性教育 传统文化 慈善教育
相关项目动态
- 青爱工程“爱的教育”示范基地落户成都 两家母爱书院同步授牌
- 我与青爱的故事 | 田莹:有人受益,是我追求的目标
- 小小公益使者 | 刘紫瑞:互相感恩的感觉很美好
-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家庭教育基金项目授牌,大黄蜂教育开启公益新篇章
- 小小公益使者 | 郑睿卓:一份爱扩大成三份爱,很划算
- 小小公益使者 | 李欢儒:我体会到爱和善传递的力量
- “爱的教育公益行”全国图展(2024年 第4期)
-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第4届加拿大CBI融合教育金字塔研讨会成功举办
-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启动“母爱之光 · 中国书画公益万里行”活动
- 慈善星故事 | 陈懿菲:教育和宣传是最好的社会疫苗
最新资讯文章
服务热线010-84404273
关注微信更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