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爱小屋专责老师浅谈小学渗透性健康教育
返回列表加入收藏 来源:青爱 发布日期:2012-05-18 浏览:-|
在小学教学中实施“性健康教育”的出发点是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的性别,学会保护自己,学会怎样表达自己的爱,怎样接受别人的爱。从接触“学校性健康教育”到建立课题进行研究,从理论学习观摩到走进课堂实践,阿坝州汶川一小青爱小屋的杨蓉专责老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对在小学教学中渗透性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杨蓉老师荣获小学渗透性健康教育课题组赛课一等奖
一、改变传统观念,强化责任意识。
性健康教育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中国传统的思想禁锢,“性”这个敏感话题一直未能走进学校教育,家长与教师之间总是互相推脱教育的责任,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不得不重视对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1、孩子们从媒体、网络、社会等途径获取的性信息越来越多,但他们自身不具备筛选信息和抵抗诱惑的能力,好奇心往往会带给他们更大的伤害;2、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性侵害、性伤害儿童的事件发生,而伤害儿童的大部分是他们熟悉的人,甚至是亲人,孩子们的天真、无知换来的却是影响一生的伤害;3、现代社会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较之以前,都成熟较早,小学高年级就进入了青春期,异性之间的相互喜欢、个人形象的突然改变、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如何面对第二性征的出现等等,都已成为老师与家长焦心的问题。
面对受伤害的孩子,青春期困惑的少男少女,作为学校,不能再把性健康教育的任务推给社会、家长或是孩子自己;不能再把曾经困惑自己的问题留给下一代。作为老师,应该确定自身在学校性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孩子的“父母”。只有这样,才能平等地与孩子对话交流,才能感受到性健康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把对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当作自己的责任,同时这也是一位性健康教育老师应该具备的心理条件。
二、储备专业知识,从容走进课堂。
“性健康教育”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陌生的,我们没有医生的背景,没有心理专业的基础,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所以我们面临着最重要的任务:学。
阅读专业性书籍,提高自身专业知识。
小学性健康教育面对的主体是懵懂的孩子,老师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逐一了解,掌握正确的性知识,说出科学的名称,清楚青春期的变化,儿童的心理变化等。只有自身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执教者才能从容的走上讲台,坦然面对课堂上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师生间和谐平等的对话。执教者必须清楚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
学习操作性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1、认真阅读《成长与性》教育读本及配套的《教师参考书》,这套科学而系统的书籍能帮助我们明确了性健康教育的各阶段目标,了解教学内容,掌握基本的性知识,能够准确的表述科学的名称;
2、观看示范课,研读课堂实录,熟悉教学过程,了解学生问题,掌握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教学技巧,教学方法;
3、加强课前培训。在上课之前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知识性的培训,对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设,通过集体学习及交流为上课作好充分的准备;
4、勇敢的走进课堂。纸上谈兵是没有实效的,只有勇敢的走上讲台,在教学过程中去感受、体验、尝试,才能有所思考,提高,锻炼自己应对问题的能力。
5、及时进行课后研讨。执教者要根据上课时的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听课者要围绕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优点和可行的建议。
三、开展专题课程,关注日常渗透。
我们认为,随着学生性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在小学实施性健康教育将会像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将“性健康教育专题课”与“性健康教育学科渗透课”有机的结合起来,把性健康教育当作一门学科,系统的、有效的进行实施研究。
“性健康教育专题课”是以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的形式,围绕某一个性健康教育话题,对学生进行一个主题的性健康教育,注重性健康知识的讲授,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关爱他人、异性交往等。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建立对“性”的正确认识,满足好奇,解决困惑,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认同别人的存在、了解生命的起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专题课上师生共同关注一个话题,没有严格的教学任务,大家精神放松、心态平和,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深入的探讨,孩子们很容易接受。
然而小学的性健康教育不仅仅只是进行知识性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完善孩子们的情感教育,在交流与学习中逐渐树立对性的正确认识,感受到性与血缘、生命息息相关,体会到亲情、友情、真情的可贵。
“性健康教育学科渗透课”则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专题课”的情感升华,可以是一句话、几分钟,重在教师能准确把握住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提升对“性”的理解。
1、备课中完善理论知识,做好上课准备。
要想在课堂上与孩子达到自然、平等的交流,执教者就必须有丰厚的知识功底,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扎实、细致地备课,这是一个和学生共同学习、收获的教育过程。例如在《艾滋病小斗士》的教学中,老师就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动画播放到国家领导人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图片,从与艾滋病相关的公益广告到红丝带的意义,从孩子汇报课前搜集的艾滋病相关信息到教师的深情介绍,让孩子对艾滋病有了全面、科学的认识,激起了孩子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之情。
正是由于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渗透内容,建立起了自身对渗透内容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态度,才能在课堂上显得从容、自然,从而在短时间里建立起了文本、教师、学生与渗透内容的共鸣。
2、立足本学科的特点,进行恰当、有效的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性健康教育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不能因为性健康教育的进入而忽略了本学科的特点,因此渗透必须建立在学科教学之上,融入于学科教学之中,与之相辅相成,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例如在杨蓉老师执教的《妈妈的账单》一课中,杨蓉老师选择的性健康教育内容是“我从哪里来”,从小彼得的妈妈为小彼得所做的一切,引出孩子对母爱的体验,再借用孩子的精彩发言过渡到渗透内容,并在观看后进行“妈妈的爱像……”的说话练习。渗透内容让孩子完整地认识了母爱,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通过图片配乐的讲述激起了孩子内心的情感,为而后的课文朗读做了情感铺垫。
3、在专题课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渗透意识。
“对小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爱,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了专题课的知识铺垫和这种责任感,执教者才能在教学中建立起渗透的意识。
在《丁丁冬冬学识字》的教学中,老师将“认识和保护男女生殖器官”渗透其中,而这个尝试是源于一个孩子的问题:老师,书中这个光身子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在《花、果实和种子》的教学中,教师将“人类生命的孕育过程”渗透其中,那是因为人的成长与植物的生长是相似的,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在《周长》的教学中,教师渗透了“测量胸围”的内容,其原因是在课堂上孩子提到了去裁缝店做衣服的体验。等等。
由此可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性健康教育并不需要老师们刻意的追求,需要的是一种意识,在学科教学中去渗透性教育的意识;拥有一双慧眼,在本职的教学中去发现渗透的契机,在学生的问题中去寻找渗透的内容;还要具有对“性”的敏感度,善于在教材中挖掘、寻找和思考。只有当一个人有意识地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其他的附件才会发挥作用,只有老师们把自己当作孩子的父母,发自内心的去爱他们的时候,你才会变得灵敏。
作为一名性健康教育的研究者和实施者,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只有先改变自己,才能带动更多的人改变,才能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天真,才能真正做到为孩子的一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