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访谈》 你的爱到底能持续多久?
返回列表加入收藏 来源:青爱 发布日期:2012-06-13 |
2009年3月3日,1+1心联行动发起人白岩松、做客《Yahoo访谈》,就汶川震后灾区心理援助问题与主持人互动、畅谈,并回答观众问题。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来到雅虎访谈直播间!今天和大家见面的这三位嘉宾是大家都熟悉的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和中华慈善总会的张银俊主任,环爱国际心理剧研究者刘冬威。
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今天他们三位坐在一起和大家是要谈论什么样的话题呢?今天就告诉大家,他们谈论的是关于慈善活动1+1心联行动,他们要探讨的就是“你的爱到底能持续多久?”
这个“爱”是咱们对地震灾区的人民发出的。我知道地震之后全国的爱都在向灾区汇集,但是经过很长的时间之后,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你的爱到底能持续多久?那么请大家谈一谈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对灾区的支援。
白岩松:大地震发生四天后我们做直播的时候说需要十年,现在刚刚开始,其实是我们刚离开起跑线不久。连一年都不到,准确的说还有九年多。
主持人:从数据上看出,包括大家对灾区的关注,好象是下滑。
白岩松:这是必然的。我也没有说十年对灾区关注是一个不减退的过程。不光是物质,还有心理关注,对方尊严的重建,这都不一样。将来有空我们再慢慢展开。
主持人:您刚才说,物质的援助可能只是暂时的,但是心理帮助是持续不断的,今天我们谈的话题恰好跟心理有关。我知道灾后好多心理专家、队伍到灾区进行工作,可以说是一拨又一拨,是怎样的形式呢?
张银俊:“5.12”以后很多有组织的,没组织的都去了。刚才白老师也说在节目中呼吁,我们也沟通过我们想做,因为我们也是关注青少年的,我们是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教育学会立项的。当时沟通发起了1+1心理援助,之后立项,之后就准备专家团队,5月底就去到四川采取,去的时候联系很费劲,到底什么地方需要心理团队,我们不能打乱,当时也是灾区一片混乱,组织不是很到位,出现一些混乱状态。我们当时是跟教育局联系,联系都江堰教育局,当时有高三好多学生在那复课,三千多个孩子还有老师,我们就带着专家到那援助,做了十天,白岩松也去了,报道了我们的现场。效果很好。
主持人:您当时在现场是做什么类型的心理辅导?
张银俊:我们是面对高三的学生,因为本来就是要高考,当时考不了往后延一个月,这样孩子们的心理肯定很不稳定,包括老师的也是。我们当时带着专家团队去的,所有事情我们自己搞定,因为领导们都很忙,我们直接跟孩子,直接走到班里去,甚至到宿舍、食堂。
主持人:这种面对面的观察中,您觉得他们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白岩松:每个阶段不一样,当时我也去了,当时表象心理问题呈现的更加严重,这是缺一不可的,是表象上的。
还有很多心理需求,这是都江堰几千个马上要参加高考的孩子,但是都离开自己的家乡,虽然离都江堰不算远,是专门集中在一起,不是一个班级,九所学校的高三毕业生集中到一个学校里准备进行高考,而且究竟高考定在什么日子还没有定,所以你看很多孩子都会有亲人不幸离他们而去,又有高考的压力,又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所以那时候心理问题很直接,也很具体。所以1+1心联行动就是面对直接、具体的救援。那时候也有孩子直接找他们。
张银俊:我们设立了咨询室,包括在食堂门口,有的孩子不好意思可以到那。有的孩子心理出现了极端反应,经过调节也好了很多。当时处于惊恐状态,还有余震,有一点动静就害怕的要命,孩子们不敢回宿舍,在操场,我们就陪着他们。心理援助也是陪同的过程,疏导的过程。
主持人:您提到陪同的概念,在心理疏解当中一般用什么手段疏解孩子们的惊恐、惊慌的状态?
刘冬威:地震发生之后,大多数人处于应激的状态,保命。第二个问题就会显现出来,这个阶段过去了。我们说点现实的,现在过去将近十个月了,就是如何陪同让他们更好。如果现在我说我是心理医生我来陪同你可能效果会非常差,特别我们用“灾民”这个概念的时候,一个负面信息已经传递过去了,因为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语言地震就是灾难。我们用灾民,他们第一感觉就是非常负面的。
主持人:给他一个暗示。
刘冬威:第二个可能不够灾,灾多了就形式了。我们说陪同,我们用两个词形容我们现在做心理辅导的话怎样来面对。第一个是生命,第二个是成长。
能够从地震这么大灾难十个月之后他能够勇敢面对,并且生活的还不错,还可以,起码我们看起来还不错的人,他们的生命已经经历了非常非常多的一个自我的拯救和自我的抵抗。就是说我们应该从生命的角度肯定他们自己已经完成了一大步。这是很伟大的!很了不起的!
其次就是成长。比如说我们做心理辅导或者心理剧,不是说以一个专家的生命把他们的生命扛在我们的肩上,而是找一个他们能够接受的形式,活动、表演,我们定位不是以救世主、专家的身份,而是平等的人。而且在我们技术应用的时候也是充满方式的来进行。
主持人:让他们接受,相对地震之后是不是困难一些?因为听到张主任说他们主动寻求心理帮助,但是如果今天到灾区去,你再跟他谈,说我是心理医生我来帮助你,可能会有一种抗拒和反感,怎么让他们现在来接受?
张银俊:你说的对。我们在绵竹地区,跟绵竹教育局选择了30多所学校,我们叫做“1+1心联小屋”,我们当时找到专职老师,进行了培训,但是他不是孤立的,如果让他一个来做很困难,我们是30多所学校联系起来,可以交流。
我们还有志愿者,比如说四川成都大学,这些志愿者是专业的。还有一些老师,经过我们培训之后可能会专业一点,因为他们之前只是老师,当然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需要会定向沟通。但是面对很多孩子,一个老师不好完成,我们后面有督导,每个学校有两名,而且30多所学校连成一片。我们在四川成都电子高专设立了1+1心联行动基地,那里培训了100多名志愿者,他们定期去学校找老师互动,相互沟通。
我们这次本想过完年再次培训的,包括志愿者,四川的志愿者也想来北京,需要更高层次的培训,然后再给老师培训。
主持人:您提的很好,不光是北京的老师、专家到灾区,而是从灾区当地培训当地的老师进行相关的工作。因为他身同感受,有心理各方面的经验。刚才您提到1+1心联小屋是白岩松老师授旗,我也知道您做了很多工作,您从当时去灾区到现在再去,感觉当时有什么不同呢?
白岩松:不同的阶段确实不一样,心理救助该怎么做,因为现在跟当时完全不一样。
我也在观察,我是观察者,不是介入者。我觉得不应该给大家压力来帮助他们。比如说去四川旅游,不要说陪着灾区人民过年,我觉得这些人都是公费。其实应该去旅游,因为四川的美景、美食,应该作为每个人的目的地,有了地震为什么不去呢?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的市场、就业,让当地更有尊严地重建。我们要提倡有尊严的重建。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的心理救助,我们回到1+1心联行动来说,包括从医生的角度来说,当地震刚刚发生不久的时候你必须让人看得到你在哪里,你是显性的,大家会主动寻找帮助,但是现在过了这么长时间,现在心理救援活动需要的是不管是慈善组织还是心理医生来说,我们主要是知道别人需要什么,要隐形消失,这不是一个矛盾。
现在灾区老百姓已经把伤痛埋的很深,当你直接地帮助,他会很反感,另外也会变的更加多元,你怎么用无形的帮助让他们得到帮助,而让他们觉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生活中当你帮助一个特别好的朋友,而他好面子,你要仿佛很无意一样,你先观察他需求什么,以一种无意的方式帮助了他,而且还要对他说,没有。不要让他感觉你帮助他。
主持人:没有尴尬。
白岩松:让他没有压力。同时也帮助了他。刚才张银俊说当地培养很多志愿者,面对很多事情需要当地的种子,因为十年的概念不是说志愿者不停地在那,不是,一定要把种子留在那里。
现在的救助就是在那又仿佛不在那,用更
巧妙的方式帮助了他们,又没有直接让他们有内疚,对死亡有恐惧,不是那样,而且要求水平更高。
我认为现阶段以及未来地震灾区毫无疑问地是需要心理救助的,而且更难,但是需要帮助的大夫们,心理专家们要水准更高,更细致,更耐得住寂寞,不是表面的秀,否则会给他们更多压力。
主持人:您说到这个,我想到杜甫写的一首诗。我觉得在今天心里的救助过程,我们更该采取润物细无声的心态。
白老师刚才说到秀,我也了解到一些资料,很多心理医生到灾区人民那里,会让人们填一些表格、资料,拍一些资料就走掉。现在灾区人民对这种救助是一个很微妙的心态,那咱们1+1心联行动通过什么形式避免这种现象。做好,做到位。
张银俊:你说的很好。我也看到好多报道填问卷,我们开始做没有采取这种方式,我们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我们之前帮助过的学生现在还保持联系,就像平常一样,跟帮助其他人一样的。包括也会说我的亲戚生病了,想到北京找医生看病。可以啊。我们是通过这种帮助方法。
我们是要做到有序、专业、透明、公益的长效心理援助机制。有序是通过志愿者组织、专家组织,我们是对口的,这些老师、孩子需要,我们是潜移默化地进入,不是强行进入。从专业方面,比如说刘冬威,包括我们从以色列请到的教授,都是很专业的。我们不是打乱仗,不是说做了问卷就完了。我们是扎根了。我们做了1+1心联小屋,现在进入了板房区,以后走到哪也会跟到哪。
我们是物质跟精神是同时的。比如说1+1心联小屋,硬件配备也给他,包括老师会说缺少一部摄影机,毕竟孩子有什么活动,有一些资料要给大家看,但是没有,我当时马上答应他们,都配一个,小屋有摄影机,DVD等等,孩子们可以做活动,比如说电影我拷贝了很多面对自然灾害的电影,从小学到高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可以看,孩子们可以看,可以感受,可以互动。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跟灾区的孩子、老师关系很融洽,这肯定不是一日之功,你们从技术上、专业角度是怎么做到这么好。
白岩松:我先插一句话,1+1我既是一个形象代言人,其实1+1不是做这个的,是做青艾工程,我是做那个形象代言人。但是现在面对大地震,我们也想做这个,这个已经是1+1了。
我们本来是做青艾工程的。然后现在做这个。我们说作秀,如果几位专家直接面对塔底的人聊天,然后就回来了,那就是作秀。如果说这几个专家可以跟底下需要被帮助的人建立关系,怎么建立关系,中间要有传送地带,我觉得1+1很好的模式,他选择了很多学校,来培养学校里的很多老师,使他们拥有了自己心理教师,一个传导,由上面的专家把这些老师培养的更专业,老师来覆盖塔底,这样才可以做实。他们现在就是怎么让金字塔尖的人让塔底的人受益。
主持人:通过这个理念把事情一步一步落实到位。那请刘冬威谈一下专业方法。
刘冬威:要做心理援助首先要区分好对象。比如要做问卷调查,有的可能受伤很大,必须要心理辅导。我们现在培养这些骨干,其实当地有很多骨干老师,素质都很不错,我们把他们培养起来这是一个专业定位问题,如果定位成专业治疗师,恐怕这个工作操作起来周期会长,难度也大。并不是灾区所有的人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大部分人很可能是潜在性的,受过一些伤痛,需要更多的是支持氛围和专业疏导。
所以我们培养教师的时候定位就清晰了,我们不会让他做超出他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比如说我们把复杂的技术变成可操作的模式,包括做一些活动可以带动周边,比如说做演出,这样会营造一种爱的氛围。还有第二点,就是在我们落实的时候对他们的要求,对他们的期待,这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您谈到具体落实,其实是需要灾区人民主动的配合。
白岩松:我想象当中是这样的概念,他刚才说,比如说我在说,1+1心理救助这样的活动要对中国所有网站每一个员工都实行心理救助。你知道我是在说大话,但是如果我跟你说我的确是这个目标,但是请听我用什么方式。
比如说我们的雅虎,你就是我们要培训的目标,还有我们摄像师就是培训的目标,雅虎这一个月出两个人,搜狐两个,新浪两个,可以,我们可以分期分批做,最后他交给你一些方式,同时监督你怎么帮助其他员工,你可能又通过娱乐组或者其他组又选出两个人,过了一段时间你觉得我的目标实现了吗?我的确是做这样的救助,重点是做好了这个传导工作。所以他们就是,他们其实是帮助雅虎具体的员工,但是他是通过培训你来实现的,真正的问题就是怎么这个变的专业。
主持人:嗯,这个很有效,刚才您也说通过心理剧做这样的工作,心理剧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比较陌生,您给我们讲讲什么是心理剧?
刘冬威: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如果说大家硬生生地说你有问题我帮你治疗,这样很难操作。其实回到本质就是爱的方式问题,每个人对爱的知觉、体验很明显,你做这个事是什么感受,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对方等等。
你跟四川人民沟通的时候,作为我们来说态度非常重要,其次方式上是心理剧,其实表演是人的天赋,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小时候,你扮演公主或者什么的,而且成长的过程也是通过模仿来实现的,包括我们都有父母的影子。具体来说这是一个专业心理治疗技术,如果达到比较高的层次确实需要很多年的修养,心理剧的创始人是一个心理医生莫雷诺,他当时开创这个时候就是想表演,让人不断地激活创作性,我们希望把这个功能输送到四川那里。
我们给四川老师定位不是说做的非常专业,做一个治疗师,而是定位为具有心理辅导功能,有这样专业、素养的人,帮助一大批不是特别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可能我说了这么多,可能大家还会觉得很抽象。今天白老师过来,我来问白老师几个问题。
白岩松:我当演员。
主持人:您来做为帮助对象。
刘冬威:白老师,您在生活中会不会有压力?
白岩松:当然,你想想,我每天做节目,稍微一错了的话,第二天就什么什么“门”,我就注意我第二天直播的时候不能抠鼻子。什么什么“门”,当然有很多压力。(笑)
刘冬威:那就是工作压力,工作度强大让身体疲惫,而且要应对各种应急事件。那么我们来体验一下。白老师请您站起来一下,你现在体验一下自己放松的感觉,从我们现场中选择一位扮演你生活中的工作压力。
白岩松:那就是请李扁老师。大陆的阿扁很善良。
主持人:张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张银俊:李扁是青艾工程的也是我们这个1+1心联行动的负责人,也是我们一起发起的。
刘冬威:白老师,你觉得他是你压力的话他会在你什么位置?
白岩松:在我后边。我看不到,但是能够感觉到。
刘冬威:嗯,在正后方。现在找一个人来扮演你的话谁来呢?
白岩松:张主任吧。
刘冬威:白老师可以看一下,这就是我们的内心状态,你看到这个后,你有什么样的体验、感觉。
白岩松:如影相随。
刘冬威:如影相随,每天都存在这里。我想问,如果我们希望这种状况消失,让自己的压力放松或者缓解,我们重新扮演一下自己,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
白岩松:我觉得有好多方式,比如说我走了。但是我觉得我可能这样更合适,我会转过来直接看着他,因为我猜想他会往后走。如果我用眼睛盯着他,他可能会往后走。
刘冬威:我问“压力”,刚才白老师没有转过来的时候你什么心理?
李扁:我很自得。
刘冬威:那他转过来注视你的时候你怎么样?
李扁:自得少了。我要跟他保持一定距离。
主持人:如果他转身走掉,你会有什么反映?
李扁:我再找一个人放在前头。
刘冬威:你会给逃避的人,继续给他们压力。
主持人:刚才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片段,让我们的观众感觉心理剧是一个自然、特别的形式,具体的请你谈谈。
刘冬威:我们的压力可能会一直存在,可能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如果动起来,可能会体验到他。就像刚才一看原来他是这样子,面对他也不可怕。你可以选择走,也可以选择直视他。白老师有多年的生活经历,有非常好的心理素质,他可以直接面对压力,但是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选择逃避,举个例子,比如说有情感困惑或者什么的,女孩子可能会选择吃…
主持人:女孩子都这样,吃完又有负罪感。
刘冬威:对,还要担心减肥。如果及时了解到原来是这样子,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其实用一个专业的词语,我们能面对自己,接纳自己,能面对的话其实很难,我们可以选择很多逃避方式,比如说看电影、购物。
主持人:但是压力还在那里,第二天还要继续工作,这样怎么办?
刘冬威:心理剧有一个好的作用,就是说它让你很直观地了解现在的状况,有了这个认识、感受之后,我们可以练习很多解决方法,这些方法不是我们告诉他的,而是他自己来,有了自发性,有了新的解决方式。
人长大以后经过行为塑造可能就模式化了,烦恼的时候就吃东西,找人倾诉,但是这样的方式最终可能不能通过这件事情获得内心的成长和了解自己。
所以说这种方式可以让大家非常地直观地体验,并且不需要积累很多的,像学其他流派,精神分析什么的。你需要非常多的理论支持,所以我们操作起来,只要不定位成心理治疗,它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不光说四川人民,比如说北京人民,这样更加让你了解你自己,当你面对恐惧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它,它就走了,或者它再来跟它说说话,就走了。
主持人:我们把压力直观化,来寻找解决办法。
刘冬威:对。我们就是构建了一个有意思的活动,把心理潜能调动起来。
主持人:哦。不是说心理医生告诉你怎么做,而是说让你自己发现怎么做,这是一个重要的自我修复功能。
张银俊:我们请老师们到北京做培训,那几天的课我也是跟着上下来,之前我对心理学也不是很了解。以前心理学好象都是大专家讲课,做问卷,写很多东西,而我们这个培训基本没有讲课什么的,完全都是做游戏,都是活动、互动。
你看那个女孩遇到的问题,不是灾区问题,而是情感,她快27、28岁了,情感压力很大,并不是说灾区时候因为地震我受到了什么,结果通过表演,她完全调动自己的情绪,她自己说,她把自己的情感全部发泄出来了,那个状况特别感人。最后这个女孩和周围的人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她说原来自己受了这么多年的压力,如此简单,我自己没有把自己的潜能调动起来,就是起这么一个作用,不是讲大课,写作业的形式。
主持人:这是您的感受,那白岩松老师通过这么一个互动,您的感受是什么?
白岩松:必须是化有形的我给予你,变成无形的,让我们一起承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灾区的救助一定要改变,要是无形的。我想的是给他们提出题目,比如说现在灾区很多问题是什么;比如说当过年时有记者拍摄的时候,地震灾区的百姓有这样的反应,桌子上不能放好酒,如果让别人看见我们这样,会觉得我们太奢侈了,我那一瞬间很难过,即使再穷,过年的时候放一瓶好酒也是可以的,他下意识有一种负疚。
主持人:其实他们内心很坚强,但是道德评判造成了很沉重的负担。
白岩松:对,连好酒不能喝,还有不能犯错,谁说他们不能犯错啊。比如说老师教育孩子们的时候说你们想想离去的父母,怎么可以考80多分呢,这样长时间孩子就会有暗示,我是一个坏孩子。不对啊,没有发生大地震也有考不好的。第三个无形的压力,我们有什么资格因为你曾经捐过一点钱,就有权对别人说三道四啊。
曾经有人说过,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要对被帮助者说谢谢。我觉得心理医生要做一件事情,是如何让我们灾区的人民正常,他既可以优秀也可以错。
打麻将,比如说四川人民打麻将,你们说地震的时候还打麻将。该不该啊?当然该啊,有什么不能打的?这就是今年春节的时候,我看到大家开心熙熙攘攘的时候我充满的感动,这是伟大的四川人。而不是说他们怎么这么开心啊,还打麻将,不是。我觉得他们太牛了。
主持人:帮助人的人需要对被帮助者说谢谢,您说这个我心理就动了一下,因为平时在媒体上看,都是被帮助的人眼含热泪对帮助他的人说谢谢,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评判标准,您今年春节去四川看到他们这样一种生活状态,是不是觉得他们恢复正常了。
白岩松:没有。这个具体的还要交给我们的心理医生来做。比如说有内疚,他们会对自己有道德谴责。比如说学生哭,最后是交流深了,我怎么会在大地震的时候路过几具尸体的时候怎么没有停下,我怎么这么无情。像这样,经常问自己,不跟别人交流,还有不好跟别人说的,那一瞬间他跑了,可能没有去救人,这是人性。
我们都要敏感地意识到,我刚才举的例子在很多人民心里都有,这样就是怎么样润物细无声地帮他们解脱,恢复正常。
主持人:那我们1+1心联行动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具体工作?
张银俊: 是这样。我们现在有很多培训合作的学校,我们讲的是有序、专业、透明、公益的长效心理援助机制。这个模式和机制最重要。现在面临的困难比我们想象的更多。
比如说北川等地区,很多都申请说多给我们设心联小屋,包括能不能给我们多培训一些老师。我12月份去的给他们配备电子产品,那些老师也跟我们一起去过北大,带他们在北大听课,他们见到我都是跟我拥抱,特别亲切,但是他们说张主任,我们老师不够,能不能再培训,能不能再给我们培训一名,我何尝不想这么做呢。但是…
主持人:什么问题呢?
张银俊:经济问题。我们要做1+1心联小屋,得要有硬件设备,包括老师在我们那培训,吃住行都是我们承担的,他们没有这个能力承担的,我们想做的更多,我们都想覆盖,但是说经费的能力是有限制的。
我的一个朋友说,能不能以他的一个名义建一个学校,我说这么点钱做不了,我说能不能投到给心理援助,我跟他无数次沟通以后他才认同,之前他是想以他的企业命名。当然我们的1+1心联小屋也是命名的,谁谁捐助的。白老师也命名了一个小屋。跟他沟通以后,他才明白,这样也可以。但他最先的想法就是建一个硬性的,刻上我企业的名字。现在大家对这个还是不太懂,不是很重视,有的媒体认为报道物质更重要,其实精神跟物质是同时的。
白岩松:还有大家觉得过了几个月,没问题啊,其实更深了。为什么头一个月的时候没有人说没问题,因为一眼都看的到,心理问题在现场一眼都可以看到,现在看不到了,觉得挺好啊,没有,其实才开始。
主持人:那还是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来做,可能因为经费不到位可能会遇到困难。
白岩松:我觉得1+1我更该做的以小屋的模式培训更多的老师。甚至不一定在北京培训,比如说我们去成都,每隔半年、四个月就有一次培训,这个可能意义更大,你把火种留在一个又一个荒原里。
主持人:机制化。
张银俊:对,白岩松说的非常对。当时有的老师为什么到北京培训呢,其实老师也有心理问题,还蛮多的。我们当时接待他们的时候,包括马秘书长迎接他们的时候,他们的目光、表情都是僵硬的,等到白岩松给他们做活动,已经是过了好几天。我们从照片上就可以看到。后来给他们颁证的时候,最后他们的笑容,老师们像小孩儿一样,从合影中就可以看到了。生命舒展了。当时我们也想,我们培训的老师到四川去,但是他们说我们能不能去北京,我们没有去过北京,包括带他们看鸟巢什么的,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援助,不是硬性说教的。
主持人:我们有网友有问题,我们普通人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能够参加我们1+1心联行动。能够把自己的力量也贡献到灾区。
张银俊:我们1+1,前面的“1”是万众一心的一,包括我们有爱心的人对这个的认同;“+”就是大家互相传播;后面的“1”就像我们专业的团队。上网可以找到我们的联系方式,也可以报名。包括刘冬威都是看到我们的活动找到我们的。他说我有这份专业知识,可不可以参加。我们一看他这么专业,我们都是非常高兴他义务来做这个事。
主持人:那我们的网友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培训来做相关的工作?
张银俊:这个难度大一些,我们是想培训那些灾区的人,比如说成都离都江堰才半个小时的车程,但是他们平时也有工作,一定是当地最好。如果是附近的,或者外地的,国外的专家去,那都是暂时的。若他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我们还要花大量时间培训,培训之后他到底能到灾区服务多长时间,这也不确定,这样成本太高。
主持人:有网友问,如果没有相关专业知识,1+1心联行动是否接受物品捐赠,通过什么途径?
张银俊:可以。我们都有专门的帐号,捐赠时写上1+1心联行动就可以了。物质的也可以跟我们联系,比如说图书,像台湾。包括这次通过香港联络的,给我们捐了7200双鞋,也不光是针对四川,还有广西桂平的一些小学,孩子们11月份还穿着拖鞋,也把物资给了他们一些。
白岩松:中华慈善总会是退税的。(笑)全国一共就有那么六七家。
主持人:不管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不管你有没有专业知识,只要你愿意为我们1+1心联行动尽一份力都可以。
张银俊:如果没有物质或者什么的,也没关系;您可以向身边的朋友推荐;可以帮我们筹集。不一定自己具备什么,他有这份爱心也可以参与进来。很多朋友都是这样参与的。
主持人:好,通过咱们今天的聊天和谈话我感受到了1+1心联行动还有白岩松老师这种对灾区的爱,也感受到雅虎网友对灾区的爱。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三位,也感谢大家的收看。
白岩松:也谢谢你们!
主持人:好,再见!
白岩松:再见!
注:2009年3月3日,1+1心联行动发起人白岩松、1+1心联行动办公室主任张银俊、环爱国际心理据专家刘冬威做客《Yahoo访谈》,就“‘1+1心联行动’之‘Yahoo爱心宣传活动’——你的爱到你能持续多久?”这一主题与主持人互动、畅谈,并回答观众问题。
通过互动式的访谈,1+1心联行动向全社会介绍了心联行动的长效心理援助机制和心联小屋的援助模式,并总结了1+1心联行动项目实施近一年来在灾区的工作。同时再次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灾区心理冬季,加强对灾区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心理援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