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青少年灾后心理援助联合公益行动“的实施
返回列表加入收藏 来源:青爱 发布日期:2008-05-19 |
由青艾工程形象大使白岩松先生倡议,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联通、腾讯网、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办公室(简称:青艾工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机构,共同发起“青少年灾后心理援助联合公益行动”(简称:1+1心联行动)。
这项活动的模式是1+1。第一个1,是心理援助志愿者、心理干预团队、干预方案;中间的+号,是信息平台,是电台、电视台、门户网、手机运营商,以及报纸等作为信息枢纽;后面一个1,是个人、公司、企事业单位的爱心、捐款、物资等后援支持。1+1还包括全社会的爱心人士针对灾区孩子一对一写信,或者办理孤儿领养手续。
1+1心联行动,突出组织功能,突出信息枢纽的即时信息传输功能。通过信息传输,使得捐款得到透明使用,使心理援助工作得到后勤支援,使心理干预变成长效机制。这项行动,将使捐款人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善款的去向,能够和实施项目的团队、受援对象及时互动,使公益慈善事业的实行更具人性化特征。
这项活动的启动程序是:由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作为第一发起人,由青艾工程办公室具体执行,邀请中国记协、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联通、腾讯、中国人寿等机构,作为共同发起人,通过以上各家媒体,及全国各家有意愿、有能力的媒体机构,发出1+1心联行动联合公告,动员全社会力量,使这项爱心行动更有效率、更显人性、更见成效。
1+1心联行动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也是社会动员阶段。时间暂定三周,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往前调整。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组建心理援助团队。由专家+助手+志愿者组成。按三类任务组织专家:矫正、治疗;教育;心理康复。由这三类专家,加上助手,形成各自的心理援助教案、课件;通过此教案,分别培训各自的志愿者。担负矫正治疗任务的志愿者,以有经验的临床医师为主;教育类的,以教师为主;心理康复类的,以励志人士为主。接受培训之后的志愿者,一者可以到现场实施救助,一者可以开通心理咨询热线。
2.筛选受灾区域,锁定灾区需求,确定援助对象。搜集整理震区信息,掌握实时情报,确定心理援助团队的目标区域,与当地政府、慈善协会、教育学会、妇联、红十字会、学校、社区、医院等机构取得联络,依据这些信息,选拔和建立特定的心理援助团队。依据该地的医院、幼儿园和学校,及灾区集中安顿点的情况,安排三类心理援助团队的人数比例。拟定出发时间,确定行程。此项工作的志愿者,像户外运动的机构,旅行社等可能合适。1+1写信活动,也并入此项任务里边。由心理援助团队携带部分信件,到当地分发。
3.后勤保障体系。心理救援团队应尽可能向人口密度大、相对安全的区域进发,但为防万一,仍需向心理援助团队提供自救培训、野外生存常识培训,如出现余震、洪水、山体滑坡等如何自救;向心理援助团队提供野外生存装备,包括睡袋、通讯装备,药品,净化饮水的药剂等等;向到现场的心理援助队员提供免费的人身意外保险等,及履行与志愿者签订志愿意向书等法律手续;有时还需要与当地有关部门接洽的必须公文,如介绍信等。
第二阶段,培训阶段,也是装备及接受善款、物资阶段。时间暂定两周,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往前调整。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救助对象明晰,并不断通过媒体向公众公告,做到整个过程的信息公开、双向透明。对整个救助战略进行细化、调整。
2.要进行更深入的社会动员,将每一支心理救助团队打造得充满战斗力,武装到牙齿。
3.完成捐款人和专业团队的互动,捐款要到位,要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实现交接。并且要完成到现场的所有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时间三周或者更长时间。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飞抵目标区域,以小分队形式迅速展开,与当地机构对接,立即开展工作。
2.群体心理救助:敲定时间、地点、人数、讲课人即实施心理救助的人,部分场次需要录相(有条件的话)、录音。课程结束,座谈、互动等。另外尚需开展针对个体的心理救助,包括治疗。
3.通过媒体连线、网站专题、报刊专栏的形式,将此次现场心理援助活动整理记录发表,给全社会普及心理救助知识,强大中华民族的心灵。
这个阶段,整个活动的行动模式已经相当清晰,也已经经过了实践检验,电台、电视台、手机短信、网络专题,都可以和当地连线互动了,所有捐款人、接受资助的所有团队、接受心理援助的灾民,均可以反馈深层的心灵体验,更个性化的信息。通过舆论发酵,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所有个人,均可以籍此进行深层反思,而心理援助的中国式应激模式也由此建立起来。并在平常的教育、社会活动中得到体现,又且在灾区学校重建的过程中整体嵌入规划当中,比如在学校当中建立青艾小屋。
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办公室
1+1心联行动小组
2008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