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返回列表加入收藏 来源:青爱 发布日期:2011-03-22 |
2011年3月22日,“玉树震后‘1+1心联行动’心理援助项目——“心联小屋授牌仪式”在青海省西宁四中举行。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1+1心联行动组委会副主任马建华,中华慈善总会新闻办主任、1+1心联行动办公室主任张银俊,青海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胡维忠,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玉峰,西宁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淑品,青海省慈善总会会长莫重录,西宁市常委、教育局局长薛建华等领导出席授牌仪式,并为西宁市第三中学、行知小学、湟川一分校、黄河路小学等首批西宁市22所学校,及天津市耀华中学滨海分校、石家庄市玉树中学共24间“1+1心联小屋”授牌。
本次授牌仪式由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主办,青海省社科联、西宁市教育局、青海省心理咨询协会承办,首批22所心联小屋学校校长、心理辅导教师、异地安置在西宁就读的玉树籍学生代表等1200余人参加授牌仪式。
来自玉树灾区的学生代表向出席仪式的领导们献上了哈达和鲜花,以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仪式上,马建华副秘书长代表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讲话,指出: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玉树震后心理援助工作,充分吸收汶川震后重建的经验教训,认识更清晰,统筹更有序,领导更有力。青海要按照创建有序、专业、透明、公益的长效心理援助机制要求,扎实做好玉树震后心理援助工作;挂牌的心联小屋,要起到榜样作用、种子作用,从机制上解决心理教育怎么办、灾后心理重建怎么做的课题;依托玉树、西宁工作站,整合国内外各种资源,多渠道、多形势培养心理援助师资队伍,留下一支不走的,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力量。
高玉峰副部长就规范心联小屋建设及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心理援助工作提出要求:一要在思想上重视,清醒认识、科学把握,认真开展好心理援助工作,引导受灾群众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使“1+1心联行动”真正惠及青海省各族群众;二要在工作上创新,创新思路,灵活多样地开展一对一的疏导、咨询、辅导和矫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创新心理科学知识普及方式,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编写印发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藏汉双语的科普读物;创新培训手段,及时开展心理援助资格认证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创新心理援助模式,探索开展心理援助的长效机制和具有西部欠发达、多民族地区特点的灾后心理援助新模式,建立一套适合青海省情、玉树灾区区情、民情的心理援助工作机制。三要行动上持久。坚持以人为本、惠及民生,坚持善款善用、务求实效,坚持建章立制、规范运行,坚持长效机制、整体推进。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工作思路不断线,工作力度不放松,工作劲头不降温。
西宁四中校长张云峰作为青海1+1心联小屋的学校代表表达了对小屋援建方捐赠方杨卓舒先生、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1+1心联行动办公室及青海省内各级领导的感谢,他表示一定充分利用和发挥好1+1心联小屋的各项功能,配合青海省社科联、青海省心理咨询协会对心理教师的定期培训,让心理老师有足够的发展和提升空间,练就过硬的心理专业的技能,以更好的服务于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会后,在张云峰校长的带领下,吉狄马加部长、张银俊主任及参会领导们参观了西宁四中“心联小屋”,并为小屋揭牌。参观的领导们对小屋内的细致入微的设计、齐全的设施配备赞叹不已,大为赞赏。
胡维忠主席向吉狄马加部长、各位领导及媒体朋友们介绍了心联小屋的建设情况。胡主席说,心联小屋内的一切设施、布置都是由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1+1心联行动捐赠的。在小屋的建设过程中,青海省“1+1心联行动”心理援助项目各小组成员们,精心布置小屋设施,配备心理软件、专业书籍,特别是青海省心理咨询协会的辛勤付出及中科院心理所的专业指导。
吉狄马加部长饶有兴趣的参观了小屋的各功能区,并仔细了解了沙盘的用途和基本的沙盘分析技巧。
张银俊主任向吉狄马加部长介绍了1+1心联行动在四川的项目实施情况。张主任说,汶川地震后,1+1心联行动一直并将继续在四川灾区学校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灾后心理援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1+1心联行动是长效机制,此次心联小屋在青海省的挂牌,希望青海省能够借鉴汶川灾区心联小屋项目的开展模式,相互交流,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好青海省中小学心理援助工作。
吉狄马加部长说,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各类人群,特别是青少年是非常重要的,要长期的,持之不懈的把这项工作做好,而1+1心联小屋正是这样一种长效机制,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把专业技能打造好,真正做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业心理队伍。
1+1心联行动,全称:青少年灾后心理援助联合公益行动。5.12汶川地震后,由青爱工程办公室和青爱工程形象代言人白岩松共同倡议,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
“1+1”,是模式,是机制。第一个1,指万众一心的一,是社会援助、公众捐款,及对心理援助重要性的一致认同;中间的+号,是大家的家,主要指媒体;后面的1,是专业团队、国际化的专业技术、专业方案,中国特色的实施办法。
1+1心联行动,旨在建立有序、专业、透明、公益的长效心理援助机制。
目前,在玉树灾区学生向省外转移就读的7省市学校中,现已在天津市、石家庄市及都江堰市三所学校建立了心联小屋,其余省市玉树班的心联小屋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全部建成。
玉树震后,中华慈善总会专项拨款1000万元,用于青海省1+1心联行动心理援助项目的实施。项目第一阶段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50间心联小屋,并完成教师的培训工作。每间心联小屋投资10万元。
1+1心联行动,通过向灾区学校挂牌援建心联小屋的模式,准备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完善心联小屋的十项功能(牌房师资课,社影志家功:一块牌子、一个房间、一名专责教师、一套资料、一门心理课程、一个学生社团、一系列心理活动、一个志愿者团队、一套办公设施(设备)、一部爱心簿,或功德簿)帮助当地学校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土专家”,并配备电脑、沙盘、130部心理援助电影、心理测评软件等必要的软硬件设施,以帮助灾区进行心理重建。
青海省“心联小屋”将依托玉树、西宁心理援助工作站,整合国内外各种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心理援助师资队伍,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力量。目前,青海省已有300多名具有资质的心理辅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