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资深记者潘旭临 媒体对于性教育的立场和期待
返回列表加入收藏 来源:青爱 发布日期:2014-05-16 |
潘旭临(中国新闻社资深记者):
作为媒体人来,首先,我觉得青爱小屋这个概念非常有意义,听起来容易理解。这几年,我们作为媒体人,在持续关注青爱小屋的发展;包括我到成都、四川等青爱小屋做的不错的学校看了一下,也跟他们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总的感觉是小屋的形式能够为学校包括师生支持。
作为媒体人来讲,我们一般找时间?作为记者,我们是挖新闻,捕捉新闻,从新闻来讲,小屋具有什么新闻特点?
首先,抓住了现在青少年当中容易出现的大家认为很重要的,但是看似又没有办法甚至有时候忽视的一些问题,青爱小屋抓住了,这种表现形式也是有些创新的。
在西安有一个学校,为了防治艾滋病、青少年早期性行为也好,发一个套。从新闻来讲,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新奇的,学校老师包括校长作出这个决定非常大胆,家长接受起来觉得非常难以理解,这就是青爱小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们在新闻背后增加了一些思考,青爱小屋的形式是不是可以在这些地区、这些城市能够有所为。西安的新闻给我了我们一些提示,我们捕捉什么。
我跟阿扁(青爱工程办公室主任李扁)接触几年了,他做公益活动,这个人很认真,做事一板一眼。我也接触过一些基金会,我们也听到了基金会的一些情况,甚至出现了一些乱像。但是,我觉得这个基金会抓住了青少年发展的一个特点,在资金管理说,在人员聘用上,我觉得是比较透明的。从媒体人来讲,看到这件事情,再看到它的管理者,看到整个资金的运作,我们觉得是应该持续关注的。
作为政府的喉舌,首先发挥主流声音当中的作用,什么是主流的?有利于国家和青少年成长的新闻。我十分看好青爱小屋的未来,而且愿意从媒体人的角度发挥媒体人的作用,希望这个事业越来越好,出现问题我们也不回避。
我也跟阿扁(青爱工程办公室主任李扁)讲,我说:“不是因为我们认识青爱小屋、认识阿扁有些问题我们就会回避,我们有时候说的话会很尖锐,爱批评该批评,有些问题我们也不回避。”他也乐意接受,并说欢迎媒体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
刚才,张玫玫老师也提到他们非常回避媒体,从媒体的角度来说,为什么我们的媒体没有关注性教育?
其实是这样的,我个人认为,并没有回避,应该更多的研究性教育和媒介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讲?为什么现在一提到性、一提到性教育,不管什么媒体都觉得有新闻性在里边。有雷区,有敏感地带,作为专家来讲,什么是雷区?什么是敏感地带?可能他们也不了解,恰恰是我们应该告诉他们的,不能因为一次负面报道就把性教育和媒体割裂了。有些媒体就是抓神秘的,你越不说,他越认为有新闻;你越回避,越说不清楚,他就站主角了,他说什么是什么。
性教育工作者、专家教授某种程度上也承担了传播的功能,告诉大家我们的性教育是什么,用一些其他词汇也可以。比如说爱的教育,还有生命教育,这些都是绕弯子,我们有没有勇气就说是性教育。这么多年以来,我们认为性的方面的传播是不够的,正确的传播是更差的,我不太同意您(张玫玫教授)的意见(悄悄地做性教育)。更多的是开放式的,只是说你在传播方面缺少技能,缺少面对媒体的方法,这个工作应该由我们做,我们会有很多方法,告诉你们我们关注什么。
刚才提到很多案例,比如性犯罪,性犯罪可以作为一个章节来讨论。但是我们今天不谈这些东西,我们就谈最基本的内容,今天是谈青爱小屋的事。
从小学时期到中学到大学这个期间传递的是正确的性观念,比如:青春期教育。我们到成都采访时,有一个老师说一个学生委员给体育课代表写了一个条,那个老师狠批评这个女生;然后找家长,最后这个女生的学生一塌糊涂。他说我如果知道青爱小屋的话,我告诉她你是成长了,说明你是正常的,你喜欢对方是好的,我鼓励你。
有的学校说我们搞一些集体舞,有一个同学写日记时候说:当我拉着我喜欢女生时候浑身充满电流,我觉得很舒服,很兴奋。老师说:“孩子你是非常健康的。”
我们应该更多的传递这些,回避一些阴暗面。性侵话题可以谈,但是我们要尽量少谈,有时候要正确引导媒体。青爱小屋是非常阳光的,可以说被所有人都接受的工程,大家很开心,包括我自己。我听了之后我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引入到其中,我的孩子在北京小学;我跟他们的校长也交流过,他听了以后也很兴奋。我说哪天我跟你聊聊谁犯罪了,绝对不行!我听了以后都很阴暗,为什么不寻找阳光的东西呢,特别是青爱小屋,就是塑造阳光的东西的。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首任名誉会长、中华慈善总会原副会长、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张道诚先生为潘旭临先生题词:良心在 传播爱
何培忠(中华儿慈会副秘书长):
谢谢潘老师!潘老师提到了主流媒体对慈善的宣传作用,我们非常盼望主流媒体发出声音,主流媒体对公益慈善的监督我们也非常欢迎,我们要保持和媒体完全透明的交流,这样才能让大家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