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玉树震后“1+1心联行动”心理援助项目心联小屋授牌仪式 » 现场报道 » “1+1心联项目” 2010至2011年工作实施方案

“1+1心联项目” 2010至2011年工作实施方案

返回列表加入收藏加入收藏 来源:青爱 发布日期:2014-10-24 |

关于下发《“1+1心联项目” 2010至2011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心援字(2010)2号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现将“1+1心联行动”心理援助项目领导小组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七日会议审议通过的《“1+1心联项目”2010至2011年工作实施方案》下发给你们,请按要求抓好落实。

附:《“1+1心联项目”2010至2011年工作实施方案》

“1+1心联行动”心理援助项目领导小组(代)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八日

附件

“1+1心联项目” 2010至2011年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关于在玉树地震灾区开展1+1心联行动协议》精神,为科学、规范、有序、有效开展心理援助工作,落实好玉树震后“1+1心联行动”1000万元项目,实现“提高灾区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克服心理创伤,帮助灾区群众自立自强,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工作目标,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的重大意义

“4.14玉树大地震”,由于灾难的突发性,波及范围的广泛性、受灾民众的普遍性,灾区心理问题,既有面对灾难强大刺激的严重应激反应,也有灾后重建诸多困难和境况引发的新的心理问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玉树地震预期3至5万人需要快速及时的心理援助,2万人需要长期系统的心理援助和心理服务。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修复和调适,将会持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发生生理和心理疾病,影响灾后重建。

心理援助工作作为灾后重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补充灾区群众心理能量,抚慰心理创伤,促进身心健康,促进民族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各级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维护全省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调动省内外一切力量,开展好1+1心联行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实施系统、持续、长期的心理援助工作,为实现灾区和谐发展、促进灾区群众的幸福、尊严发挥积极作用。

二、心理援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灾后重建的总体部署,以灾区群众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以促进灾区群众心理健康、克服心理创伤为主题,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和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开展持续、有序、有效的心理援助工作,帮助灾区群众自立自强,促进新玉树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尊重当地文化,维护民族团结。尊重藏族文化与宗教传统,维护民族团结,充分发挥藏传佛教在灾后心理安抚中的积极因素。

2、尊重心理科学,保持行动的科学性。根据不同阶段受灾群众的心理变化,科学设计、系统记录并及时分析针对每个个体及群体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步骤及效果。

3、调动社会力量,培养专业团队。既注重充分发挥心理专业人员的作用,又注重充分调动灾区教师、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和社会力量,加大心理援助队伍的培养、培训力度,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心理援助队伍。

4、善于借脑借力,实现灾区心理健康服务系统的跨越式发展。利用全国的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病学等专家资源,为灾区学校、接受转移安置学生的学校、社区心理服务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灾区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5、整合各种资源,着力提高工作效率。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开展系统、持续、长期的心理援助工作。既注重发挥各自优势,调动各方积极性,各展所长,又注重高效统一,防止各自为政、浪费资源。

6、坚持统筹兼顾,突出工作重点。一方面力争全覆盖,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另一方面突出重点,注意受灾群众的心理变化,提高枢纽人群的助人能力。

三、心理援助工作的主要任务

心理援助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作,是长期任务与阶段任务的统一。根据心理援助的规律和心理援助实际, 2010年至2011年心理援助工作总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灾后一周年之际,基本形成以点带面、覆盖城乡不同人群的专业心理援助系统,力争呈现出“1+1心联行动”的良好态势。主要工作:

1、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全面部署心理援助工作。

2、加强“玉树”、“西宁”两个心理援助工作站的基础条件和制度建设,使其成为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和专业技术培训的基地和枢纽。以两个工作站为依托在玉树赛马场和接收转移安置灾区学生的地区、学校开展心理援助和社区服务工作。

3、在天津耀华滨海学校、石家庄玉树民族中学和西宁地区20所接收转移安置学生的学校,建成心联小屋并挂牌运行。完善心联小屋的软硬件建设,为后续心联小屋的建立和挂牌运行提供示范。

4、加强与中科院心理所及省外心理援助力量的合作,有计划、有规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援助资格证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

5、在西宁工作站建立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热线,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为求助者提供免费、快速的个性化心理辅导。

6、在西宁工作站建立心理援助网站,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解答疑问、发布工作动态和信息,接受社会大众与媒体的监督。

7、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普及心理科普知识,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援助常识、常见心理危机应对技巧的宣传和普及。组织专家编写、编译汉藏双语科普读物。在省内有关媒体开设专栏宣传心理援助常识。

8、在玉树大地震一周年之际,策划和邀请中央、省内新闻媒体对我省开展“1+1心联行动”的工作情况和实效进行集中专题报道。编写玉树心理重建工作纪实。

第二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扩大心理援助覆盖面,初步形成具有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心理援助模式。主要工作:

1、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总结第一阶段工作经验教训,查找薄弱环节和漏洞,安排部署第二阶段心理援助工作任务。

2、以“玉树”、“西宁”两个心理援助工作站为依托,在玉树3所学校、省外接收转移安置的5所学校和西宁地区30所学校建成心联小屋,并挂牌运行,完善小屋的软硬件建设。

3、协调有关部门,在学校(含接收转移安置学生的学校)建立常规心理预防教育工作机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开展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咨询、辅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加强心理援助队伍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分期分批对基层干部、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心理援助资格证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造就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队伍。

5、组织相关机构和心理教育专家对各地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督导。内容包括学校重视和支持程度、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辅导咨询、经费保障、工作实效等。

6、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热线,为求助者提供免费、快速的个性化心理辅导。在网络上普及心理科普知识,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援助常识、常见心理危机应对技巧的宣传和普及。

7、2011年底前邀请中科院心理所、中华慈善总会、省内外心理专家学者召开“青海省1+1心联项目研讨会”,对我省一年来开展心理援助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技术评估;

四、相关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由省委宣传牵头组织成立玉树震后“1+1心联行动”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项目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副组长: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玉峰,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胡维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张建新;成员:青海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晓勤、共青团青海省委副书记牛军、青海省教育厅副巡视员任雅莉、青海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莫重录、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李平、青海省西宁市教育局局长薛建华、青海省玉树州教育局局长青每多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王文忠、青海省心理咨询协会会长曹斌。

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社科联,下设综合组(玉树、西宁工作站)、技术评估组、新闻报道组。

(二)经费保障。中华慈善总会定向给“1+1心联行动”,用于我省心理援助的善款是1000万元,中华慈善总会已先期向青海慈善总会下拨经费600万元,这个钱是“钟子钱”,既要坚持“善款善用”,又要坚持“以小博大”,争取更多的善款和物资。善款的使用严格按《关于在玉树地震灾区开展1+1心联行动协议书》执行。

(三)队伍保障。每年不定期地举办心理援助队伍培训,开展大规模的理论与实践培训,不断提升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制度保障。一是根据《玉树地震灾后心理援助工程规划》和《玉树地震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好制度、规定和工作措施,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和心理援助工作技术流程,定期向有关单位汇报情况,自觉接受各级的监督检查;二是结合各阶段性工作任务,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做到心理援助年度有计划、工作有方案;三是严格落实财务管理制度,专款专用,严格按项目实施情况使用资金。及时向1+1心联办及中华慈善总会提交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确保善款使用合理、合法。

(五)条件保障。一是为西宁和玉树两个工作站到灾民安置点、医疗救护机构、学校、重点人员家庭开展心理援助提供交通工具及相关费用;二是为心理援助工作者、志愿者提供一定的伙食补助。

五、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心理援助工作在“1+1心联行动”项目领导小组下组织开展,要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各组(站)长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完善各项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督查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任务明确、要求明确、责任道义明确,确保心联小屋早建成、早受益。

(二)注重协调沟通。加强与灾后重建指挥系统,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省内外心理研究机构、心联办的协调沟通,整合省内外心理援助力量,既注重发挥各自优势,调动各方积极性,各展所长,又注重高效统一,防止各自为政、浪费资源;

(三)加强监督检查。综合组要按照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心理咨询协会、精神卫生机构及民族宗教学研究人员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定期对开展心理援助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适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有关情况。自觉接受各级的检查和督导,定期向领导小组和心联办汇报工作。

(四)善于借鉴总结。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特别是“汶川大地震”灾后心理重建的做法和经验,充分利用省内外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病学等专家资源。要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大胆探索玉树地区灾后心理援助的新模式,努力建立一套适合我省省情、玉树灾区区情、民情的心理援助工作有效机制。

(五)加强宣传报道。有计划的安排一些综合性报道,把我省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宣传引向深入,大力宣传灾区及转移安置人员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顽强意志,进一步凝聚力量、激励斗志、坚定信心。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及公众告知我省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困难,为灾区持续募集善款、物资,发挥优势。及时宣传报道“1+1心联行动”的工作情况,通过各种形式推介“1+1心联行动”,为“1+1心联行动”在全国的推广起到示范作用。

本文标签:青爱小屋 青爱工程 青爱基金会 中国青爱工程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服务热线010-84404273

关注微信更好服务关注微信更好服务
咨询咨询 微信微信二维码 地址地址 TOP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