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英 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教育经理
返回列表加入收藏 来源:青爱 发布日期:2013-08-26 |
李明英(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教育经理)
香港地区青少年性教育实务分享
摘要:香港的青少年因为成长环境的变迁及家庭结构的改变,出现了所谓的「港孩」现象,欠缺自我管理、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抗逆力;另方面,虚拟世界的入侵,冲击年青人的生活方式、思想和价值观,援交、网上沉溺或滥交的高危行为在青年社群中日趋普遍。要捍卫青少年的性健康,性教育仍有加强的必要。香港教育局于2001年进行课程改革,提倡全人发展,性教育被安排在综合学科及非正规课程来推行。然而,关于教学理念、形式和深入程度等,在不同的学校有很大差异,效果视乎个别学校的政策、气氛和师资能否配合。香港家计会一直关怀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透过具体策略包括前线活动、资源发展、亲青服务和伙伴建立,支持青少年建立生活技能和培养正面的态度,以应付成长的挑战。
关键词:香港;青少年;性教育
一、引言
香港的青少年,因为成长环境的变迁及家庭结构的改变,出现了社会舆论所谓的「港孩」现象,即外表早熟但心智迟熟,欠缺自我管理、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抗逆力,精于计算却不珍惜学习,不爱思考也没有责任感。另方面,虚拟世界的入侵,冲击年青人的生活方式、思想和价值观,网上交友亦成为香港青少年的潮流,援交、网上沉溺或滥交的高危行为在青年社群中日趋普遍。这一代青少年所面对的成长挑战与冲击,愈见凌厉和复杂。
二、香港青少年的性知识、对性教育的看法及性交经验
家计会自1981年开始,每五年进行一次全港性的「青少年与性研究」,2011年的调查是第七次。随着中学生在约会和性方面的行为越趋开放,2011年的调查,首次将以往问卷中只覆盖高中级别的多个部份,伸延至覆盖初中级别,其中包括对成孕、性病及艾滋病感染的知识,性交经验和性态度等。
接受2011年的调查之初中学生共841人,中三至中七学生为2,934名1。根据调查所得,从12题有关成孕、性病及艾滋病感染的关键题目来看,中三至中七学生的基本性知识,与过去多年差不多,以12分为满分,平均分约7至10分。这有关性知识水平的问卷部份,首次覆盖中一至中二学生,结果显示他们的性知识十分不足,平均分只得5至6分,由此看来,香港学生的性知识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尤以初中学生最值得关注。
七至八成的受访学生表示,有从他们认为是可靠途径的「老师/社工」获取性知识,但表示曾经从他们认为「一般可靠」、甚至「不可靠」的途径,如「朋友/同学」、「电视/电台」、以至「网页/网友」等接收性知识的,亦有超过一半至六、七成。相对以往,认为学校及父母应该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性教育,及「性教育应该成为正规课程一部份」的受访者比例都增加了。调查结果反映了中学生对学校提供性教育,期望甚高。
青少年处于发展自我认同的阶段,他们在发展自我、实践潜能的同时,性,亦成为他们在成长阶段追求自主和自我实践的其中一环。在受访的中三至中七的青少年中,女生中(1,459受访者)有性交经验的为7%,男生(1,475受访者)为10%。在这为数不多的组中,第一次性交平均年龄,女生为不足合法年龄的15.3岁,男生为14.6岁。而第一次性交时年龄为15岁或以下的男、女生,各占整体受访的中三至中七男、女生中的4% 和3%。
有关安全性行为的实行,在访问进行时的过去六个月中,表示有使用避孕方法的男、女受访者,各只有约四成主要使用男用安全套,及口服避孕丸,其余大部分主要采用体外射精、安全期、事后冲洗等可靠度低的方法,或没有回应。
以上数据显示,香港青少年的性知识没有明显的增加或改善,然而,一群性活跃的青少年却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无视意外怀孕及感染性病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任何人包括青少年,都应享有高质素的性与生殖健康服务。而保持着性的权利及可以为自己的性与生殖健康是作决定,是不论男女与生俱来的权利。我们应该致力提供有关的信息和服务,帮助青少年面对身心和社会的转变,提高预防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以减少不安全流产、性传播感染及各种生殖卫生疾病。要捍卫青少年的性健康,性教育仍有加强的必要。
三、性教育在香港的发展
性教育在香港,早于60年代开始萌芽,当时由香家庭计划指导会带动,主要以推广家庭计划及教导避孕知识为主,而将性教育纳入正式的学校课程则经过漫长的日子。1971年,教育署向学校正式发表了性教育的课程大纲,内容包括身体的成长、情绪管理及人际关系等主题;1986年,当时的教育署课程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中学性教育指引》,具体建议了学校性教育的方向、推行方法及模式等(香港教育署,1986)。十年后,教育署课程发展署再次发布《学校性教育指引》,提供一个较全面的性教育理论架构,把性教育由学前连贯到小学以至中学阶段,详述性教育的定义、范畴及推行技巧,并要求学校推行性教育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在不同时候、阶段因应学生不同的发展而施教,《指引》并有题材多元化的教学大纲及活动建议(香港教育署,1997)。不足的是,指引形并没有任何约束性,学校是否推入性教育、推行的内容及方式,均由各办学团体自行决定。
《指引》自1997年以后,至今未有更新。香港教育局于2001年进行课程改革,提倡全人发展,期望新的学校课程构思,不再过度向实用科目倾斜,而是着重学生的全人发展、多元才能、生活技能、价值及态度、综合生活化的经验。然而,性教育一直在香港学校课程中并非独立科目,而被安排在综合学科及非正规课程来推行,例如小学的常识科(整合社会、科学及健康教育的跨学科课程)、中小学的德育及国民教育科(非强制性开展的小一至中六的学科,以培育价值观和态度为导向,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品德和建立国民身份认同)、初中的生活与社会科(必修科)或高中的通识教育科(必修科)。这些学科皆以价值培育为主要目标,或是让学生获得正面的价值,或是让学生有分办和思考价值的能力。
虽说这些综合学科有引入性教育的元素,然而,在实际推行方面,关于性教育的教学理念、形式、内容之连贯性和深入程度等,在不同的学校有很大差异,效果视乎个别学校的政策、领导的取向、气氛和师资能否配合,再加上近年来,教育改革浪潮不断,教师教务及行政工作愈益繁重,面对性教育仍旧有心无力,很多学校在性教育方面并未有更大的承担。
根据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性教育关注小组在2001年进行的《香港中学推行性教育》的调查显示,在受访的198间中学当中,一般都是把性教育融合在科学科、常识科、宗教及伦理科教授,或以课外活动形式进行。其中,有八成的学校在正规上课时间内,每周划出一至两节课教授综合课程,这包括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性教育及环保教育等,而当中超过七成的综合课程,性教育所占的比例不过四份之一2。由此看来,学校的性教育仍有加强的必要。
四、香港家计会的青少年性教育工作
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IPPF)指出,青少年有权享有安全、愉快的性环境,全面获教导性方面的美好欢愉及其危机,获教导正确的知识,提升信心和技巧以保护自己,避免意外怀孕及感染性病。为青少年提供的教育和服务,应该是支持青少年作适合自己及负责任的决定,是高质素的、敏感的、不批判的、青少年可负担的、亲青的,以及免受歧视的。
作为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之八个创会会员之一,香港家计会一直关怀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持守国际计生联的服务信念,致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友善的谈性空间,于学校、家庭、社区提供互动又多元化的性教育活动和亲青服务,以支持青少年掌握知识、建立生活技能和培养正面的态度,应付成长的挑战。我们的具体策略包括:
(1) 前线活动:
为青少年提供学校性教育讲座和工作坊,提供性健康信息,协助建立健康开明的性态度,并学习在处理性关系时能作出负责任的决定。个人的心性成长、自我形象、性别角色、性取向、性骚扰与性侵犯、恋爱及人际关系、青少年性行为、性与传媒及色情文化等,都是受学校欢迎的主题内容。
为推动校园建立友善的谈性空间,协助教师掌握筹办性教育的经验,并推动学校与本会建立伙伴关系,我们举办性教育活动周,透过各类型的互动活动及综合游戏,让教师及学生取得经验和掌握技巧,日后能持续推行性教育。
(2) 性教育培训:
为提升教育同工及家长开展性教育的信心,我们定期举办培训,让参加者透过经验实践,掌握不同性教育课题的知识、教学技巧,建立开明的性态度。自2003年至今,我们更与香港教育局合办进修课程,以提升在职中、小学校长及教师推行性教育的信心。
(3) 资源发展:
我们制作多元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近年发展的资源,包括为智障青少年而设的「智情智性网 --- 互动教室」。
为接触更多年青人,我们于本港多份报章杂志撰写专题文章,发展性教育网页(www.famplan.org.hk/sexedu),让青少年及大众获得全面、健康及高质素的性知识,并于社交网站Facebook开设专页(www.Facebook.com/FPAHK.Education)。
(4) 亲青服务:
本会获得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拨款,于2011年底设立新的教学车,并命名为「家计会赛马会青春斗教学车」,定期走访港九多个地区,支持社区性教育活动。2012年,本会设立「家计会赛马会青Zone」,分为活动及资源馆(ARC)和青少年保健中心,为青少年提供一站式获取教育信息及医疗辅导服务的途径。
自2001年起组织青年义工队「家义豚」,以朋辈教育形式,通过他们自身的体验和积极参与筹划活动,于社区向年青人传递健康的性信息。
(5) 伙伴建立:
为接触更多青少年,及让大众了解香港本土的性文化,自2006年开始筹办全民公开的性教育活动「香港性文化节」,广邀各性教育及关心性文化的团体参与,制造一个力求尊重差异的空间,让市民和年青人能落落大方的参与谈性,推动香港社会对性教育发展的关注。
我们更于2010年筹办了『第四届亚洲性教育会议』,及于2013年筹办『第三届两岸四地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研讨会』,不单让本会与各地区之专业界别的讲者建立联系,更将本会性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至国际层次。
五、讨论与反思
作为香港具规模及历史最悠久的性教育提供者,由于专业的背景和机构的历史,较容易得到家长、学校和社福团体的信任。然而,本会概定的机构主流形象,令到部分青少年朋友却步。
另一方面,主流社会对性教育的论述与误解,亦令到我们的教育倡导工作充满挑战:
香港学校的性教育过于重视生理议题的讨论,对性别平等的敏感度低,常以男性观点来诠释性教育内涵,过于强调性的责任与道德规范,而忽略检视社会文化加诸于两性身上不平等的情欲要求和处理方式,令男女的成长经验和承受的压力很不同,结果,双方都不能发展出自然及符合人性的性观念及态度。
此外,面对青少年在性方面的好奇,学校、社会一方面指出性是很自然的事,但另方面却时常为性设下禁忌,回避讨论各种性议题,担心涉及性交、避孕方法或同性恋的讨论,会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及尝试,并把青少年与性和「危险、罪行、道德败坏」联想在一起,只教导年青人如何与性保持距离,务使他们对性敬而远之。假如发生了「性越轨行为」如意外怀孕,每每指责先行,而不是给青少年提供真诚协助。这种以「无知」作为保护青少年的性教育方向,反而增加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令他们更易草率作出高风险的决定,为个人带来难以承担的后果。
青少年所拥有的性知识的多寡,是否有机会了解个人的性权利、学习分辨多元的信息、建立价值观和立场等,都将影响他们的选择。家长、教育同工、青少年服务者唯有持续学习,改变个人对性教育认知的不足,对青少年的性探索抱有接纳的态度,了解他们的需要并提供适切而务实的指导,青少年才会以平常心,坦然的寻求性知识、思考和讨论如何抉择,遇疑难则敢于寻求协助。
六、总结
青少年是社会的基石,培育青少年好比栽种幼苗,过程需要我们的悉心照顾,提供有利的环境,才能茁壮地成长,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每一个年青人只要得到适当的培育和雕塑,他们都能发挥其内在的潜能,在群体之中贡献所长。性教育有赖学校、家庭和整体社会互相配合,群策群力的推动,期盼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能够为下一代创设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青少年与性研究2011》,见:
http://www.famplan.org.hk/fpahk/zh/press/press/4_PR_YSS2011%20InSch%20(Chi)%20(final).htm;
[2]公民及性教育关注小组(2001),《香港中学推行性教育调查报告》,香港:香港教育学院研究及国际合作中心,页7-8。
[3]香港教育局 (课程发展):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list-page.html
[4]突破青少年研究数据库《香港青少年研究档案》:http://www.breakthrough.org.hk/ir/youthdatabank/cv/cv_01.htm
本文标签:青爱小屋 青爱工程 青爱基金会 中国青爱工程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服务热线010-84404273
关注微信更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