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首页 » 青爱教育 » 小青课堂 » 《解读青春密码》——珍重生命

《解读青春密码》——珍重生命

返回列表加入收藏加入收藏 来源:青爱 发布日期:2021-01-15 浏览:-|

一个人的生命在世界上只有一次。创造生命的过程是伟大而奇妙的。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应该知道生命意味着什么。创造了孩子生命的父母更应该引导孩子远离一切可能伤害孩子的危险,使孩子一生平安。

第一节 生命杀手艾滋病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

“进行关于艾滋病及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及性病最好的疫苗。”这是人们与艾滋病及性病多年斗争中总结出的经验。尤其是艾滋病,既然无法治愈,那么预防就显得极其重要。把预防艾滋病及性病的相关知识告诉孩子们,使他们头脑中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可怕的,什么是要坦然面对的,等等。今天的中小学生将陆续长大成人,将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果他们能通过预防艾滋病及性病的教育,永远远离艾滋病、性病的侵害,这无论对他们本人,还是对其家庭和我们的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缩写为AIDS。

“艾滋”,即为这一缩写的音译。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英文缩写为HIV。

艾滋病是以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其全面扇溃为特征的致死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感染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免疫细胞--T细胞,使T细胞数量大幅下降,免疫系统瘫痪,患者无力抵抗病毒感染和某些癌症的侵袭。由于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因此,艾滋病患者绝大多数会在发病后两年左右死亡。

二、艾滋病是怎样传染的

由于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所以任何能使这些体液进入其他人身体里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皮肤和黏膜是一种天然屏障,但是,这个屏障有时会有破损,如切伤、擦伤、生疮、溃疡等,这时如果接触了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体液,就很容易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性传播

存在于精液、阴道分泌物、月经血中的艾滋病病毒,可在性交时通过生殖器黏膜进入另一个人的体内导致感染。

(二)血液传播

(1)静脉注射毒品的人群共用注射器。

(2)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制品或移植含有艾滋病病毒的器官。

(3)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而又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理发工具、文身工具、穿耳洞器具等。

(4)其他可能引起血液传播的途径,如理发、美容、文身、扎耳洞、修脚,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牙刷等。

(三)母婴传播

已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可能在怀孕期、分娩时、分娩后、哺乳时将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研究证明,一般性的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这些日常生活接触包括咳嗽、打喷嚏,与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一起游泳、一同进食,共用饮具、餐具、浴盆、浴池、电话机等,甚至接触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泪水、唾液、汗液、尿液、粪便等,只要其中不混有血液或炎性渗出物,也不会造成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在学校、工作地点或其他公共场所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接触也不会感染。因此,与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一起工作、学习是安全的。

对于蚊虫叮咬能否传播艾滋病的问题,可以肯定地做出回答:不能。迄今世界上无一例蚊子传播艾滋病的病例。

三、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有区别的。艾滋病病毒一进入人体,人的免疫系统就会同它作斗争。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免疫系统的破坏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的免疫系统在病毒刚侵入时还不会受到严重破坏,其功能也不会受到严重影响,因而不会出现什么症状(有的可在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后2~4周内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这样的人被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随着艾滋病病毒在体内的繁殖,对免疫系统的破坏力会与日俱增。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时,一些病毒、细菌就会乘虚而入,使人发生严重的腹泻、肺炎以及其他一些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肿瘤等多种病症。这时,感染者就发展成艾滋病患者了。

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而无症状的人也能传播病毒。那些貌似健康的带毒者,在传播艾滋病毒中扮演着活跃的角色。他们可能长期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因而不知不觉地殃害别人。

从受艾滋病病毒感染到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这一时期长的可达10年以上,短的也有1~2年。潜伏期的长短受进入体内病毒数量的多少、感染者体质状况、感染后的生活质量、医疗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四、艾滋病的危害

艾滋病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其危害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个人的影响

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当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时,健康状况迅速恶化,身体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终丧失生命。

(二)对家庭的影响

由于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人又是家庭经济的支撑者,因病无法工作,还要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会使家庭经济状况很快恶化。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心理负担沉重,求医代价高昂,往往导致家庭危机甚至破裂。

(三)对社会的影响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为艾滋病患者后,一般会在短短几个月至两年内死亡。而被艾滋病侵害的大多数是壮年人,是社会任务的承担者,艾滋病的蔓延必然对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艾滋病会降低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五、艾滋病的预防

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对个人来说,在掌握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基础上,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预防性交感染艾滋病

近年来,国外一些专家在总结了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性病、艾滋病的"ABC"原则。

这里说的“A”是英文“禁欲” ((Abstinence)的第个字母。也就是说,如果人不进行性活动,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就会大大减低,甚至降到零。这一点是很难让大多数成年人做到的,但对青少年特别是对中学生来说,是完全可以并且应该做到的。

“B"是英文“要忠诚" (Be faithfl)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要遵守性道德,洁身自好,保持专一的性伴侣。伴侣双方要相互忠诚。多性伴侣者十分危险。

如果无法做到“A" "B"这两点, "C" (英文安全套Condom的第一个字母)便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正确使用安全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在不明确对方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况下,应坚持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安全套。

(二)预防经血液传播艾滋病

1、需要输血时,要求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验合格的血液及血制品。

2,使用一次性或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

3。不去无行医执照的医疗单位和个人诊所注射、输液、扎耳洞、文身、拔牙等。

4.不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扎耳朵眼、文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刷。

5。切不可染上使用毒品的恶习,更不能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

另外,虽然我们知道,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但如果在家庭、学校或工作场所中碰到一些意外情况,如出血等,需要知道如何正确处置,绝对不要让自己的皮肤接触他人的血液。

6。.对沾有血液的物品可以采取以下的消毒办法:

(1)焚烧,如纸类、经期卫生用品等;

(2)用消毒剂清洗(最好使用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或家用漂白消毒剂稀释),尤其适用于对地面、桌面等的清洗;

(3)对衣物等布类物品的处理,要放在防渗漏的口袋中运送,用开水和洗涤剂单独清洗半小时以上。

(三)预防经母婴传播艾滋病

(1)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疑问的妇女在怀孕前或怀孕期应考虑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2)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要尽量避免怀孕和哺乳。

六、应该怎样对待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大多是无辜的。一方面,社会的歧视和排斥使他们觉得更加孤立无援,甚至失去继续生存的勇气,这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另一方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在被家人、朋友和社会抛弃的情况下,可能自暴自弃,甚至有人报复社会,这对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是极其不利的。此外,社会的歧视还会导致一些事实上感染病毒的人不敢去医院检查和求治,一来贻误自己,二来殃害更多的人。所以说,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就是关爱自己和关爱社会。现在,我国已经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禁止歧视和排斥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患者,维护他们正当的工作与生活权利。

1991年, “视觉艾滋病”组织用红丝带来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从此,红丝带就成为理解与关爱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患者的标志。

每年12月1日这一天为“世界艾滋病宣传活动日”, 是全世界人民同艾滋病做斗争的统一行动日。它意味着要让全世界知道,艾滋病是能够被控制和预防的,并教育人们对艾滋病患者要同情、理解和关怀,以促进全人类和平、健康和发展。

七、性传播疾病

(一)什么是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主要是指通过性接触及其相关渠道传染的疾病。目前,被列入性传播疾病的疾病已达20多种。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性病为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艾滋病。这8种性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被列为重点防治对象。性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大多有生殖器部位的瘙痒、红肿、疼痛、分泌物的增多及异味等症状和体征。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性生活年龄提前,有性行为的人口基数大;

(2)婚姻观念和性道德观念的改变,非婚同居现象增多;

(3)流动人口增加,嫖娼卖淫难以禁止;

(4)避孕方法的普及减少了对性行为后果的顾虑,因而婚前与婚外的性关系难以控制。

(二)性病的传播途径

(1)性行为或皮肤接触传播。这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占性病患者的95%~98%;

(2)通过接触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服、被褥和器具,包括水杯、浴盆、便器、浴池也可传播性病,这就是一人得病可能导致全家患病的原因;

(3)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梅毒、乙肝、淋病、艾滋病等均可通过血液传播;

(4)围产期母婴传播。感染性病的母亲可经宫内、分娩和产后感染胎儿或婴儿;

(5)医源性传播。医疗器具污染或消毒不严可造成感染。

(三)性病的预防

一般性病虽不像艾滋病有致死之危,但对人类健康威胁很大。梅毒到了末期也会导致死亡。生殖器疱疹具有潜在致癌因素。性病患者也更易感染艾滋病。所以,预防和控制性传播疾病的任务也十分紧迫。

性病虽然种类较多,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通过性接触传染,因此,预防艾滋病的"ABC"原则对预防性病同样有效。

另外,日常生活中不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公用坐式马桶及浴盆、浴巾等。万一不慎染上性病,要及时到国家认可的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并保证全程足量用药,以便尽快治愈。切不可为保“名誉”而求治于非法医疗诊所。

另外,在性病未治愈前,应注意家庭中的隔离。

八、通过多种渠道对青少年进行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教育

在预防性病、艾滋病教育方面,学校是主渠道、主阵地,除开设专门课程外,还要运用主题班(队、团)会、征文比赛、文艺汇演(自编自演)、辩论会、广播讲座等形式和活动,将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渗透到语文、数学、科学、英语、思想品德、体育等各门课程中,这也是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同时,学校、家庭及社会要结合起来,特别是学校和家庭更要密切配合。可通过“给父母的一封信”、家长会等进行辅助教育。

预防艾滋病、性病教育同生活技能等教育相结合已被证明是更为根本和行之有效的办法。

所谓生活技能教育,广义上讲,就是培养青少年自身正确处理日常事务的积极行为能力。

生活技能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社会和人际交往的技能(包括交流、拒绝技巧,决断和“同理心”);

(2)认知技能(包括做决定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自我评价);

(3)处理情绪的技能(包括调节压力和自我控制)。

生活技能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充分发挥个人潜能,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发展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从而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确保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

第二节 毒品毁灭青春

毒品损害健康,毁灭青春殃及生命,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判断是非能力差,容易成为毒品侵袭的对象。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我国的吸毒者中, 36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0%以上。而且,近年来中小学生群体吸毒现象有所增加。特别是随着“摇头丸”的出现,青少年吸毒人数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吸毒年龄也更加“低龄化”,确实令人担忧。

一、什么是毒品

1990年12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明确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鸣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成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种类

根据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作用效应,一般可将毒品分为镇静类、兴奋类和致幻类(使人产生幻觉、妄想等异常精神活动)。另外,还可根据不同的加工方法,将毒品分为从植物中直接提取和加工而成的(如海洛因、可卡因、呜啡、鸦片、大麻等)和人工合成的毒品(如冰毒、摇头丸)两大类。

三、毒品的危害

毒品最大的危害在于它的成瘾性。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对“药物成瘾”一词的解释是:

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天然或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具体有以下特征:

(1)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驱使人们连续使用并且不择手段地获取;

(2)成瘾过程悄然在体内发生,个人的知识、理智、意志力都难以抗拒;

(3)从精神依赖到身体依赖,彻底戒断可能性很小。

毒品的危害是巨大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个人的危害

吸毒者毒瘾日增,中毒程度越来越深,身心健康被摧毁,一步一步逼近死亡,有的因过量吸毒而直接死亡,有的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并发症而死亡,有的感染艾滋病死亡。

吸毒者的生殖系统也会受到损害,他们不但难以生育,女性怀孕后胎儿也很难正常发育,畸胎率很高。吸毒孕妇常常早产,其中很大一部分新生儿生下来就有毒瘾,成为“海洛因儿童”。孕妇在孕期吸食大麻,其孩子患罕见的幼儿白血病的机会高于普通婴儿10倍,患癌症的概率是其他儿童的2~5倍。

有资料表明,吸毒者的平均寿命较一般人短10~15年。25%吸毒成瘾者会在开始吸毒后10~20年内死亡。吸毒人群的死亡率较一般人群高15倍。现代医学证实,年轻时染上毒品的人,一般寿命不会超过40岁。

绝大多数吸毒者都会走向人格扭曲、道德沦丧,表现为极度自私、不负责任、不知羞耻、撒谎欺骗、孤僻抑郁、冷漠无情等。

(二)对家庭的危害

吸毒所需资金巨大,吸毒就等于吞噬家庭财富,即使有万贯家产的家庭也会迅速变贫穷。吸毒还会造成家庭破裂,一人吸毒,不但全家遭殃,就连三亲六故也得不到安宁。

(三)对社会的危害

吸毒与犯罪密不可分。“十毒九盗” “十毒九娼”就是对吸毒和犯罪关系的真实写照。吸毒者为获取毒资往往置法律于不顾,不惜行骗、偷盗、抢劫、卖淫,甚至行凶杀人或参与贩毒,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严重妨碍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吸烟、酗酒有损健康

烟和酒是有毒的,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和酒中的乙醇(酒精)均是毒素,具有兴奋或麻醉神经的作用,并且能使人上瘾,造成人体免疫机能降低而导致各种疾病。据调查,在成年烟民中, 3/4的人是在15~24岁这一年龄段学会吸烟的。换句话说,青少年在初中、高中至大学阶段,如果不拒绝第一支烟的诱惑,一旦染上烟瘾,将导致终生难戒。

由于青少年自控自律的能力差,一旦沾染烟酒,极易上瘾,造成病态的生活观和人格缺陷,这又为进一步迈入吸毒深渊埋下了隐患。不少吸毒的青少年就是从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开始的。

酒精是世界上最久远、最普遍的迷魂性毒品。酒精影响身体的每个系统,即使是少量的酒精也会严重地改变一个人的判断力与识别力。无数的研究报告显示,饮酒与暴力攻击、性犯罪、未成年犯罪、对配偶或子女的家庭暴力、劣根难改的侵犯行为等有因果关系。

酒中除含乙醇(酒精)外,还含有醛、酮和酯类,它们都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毒性主要作用于肝脏和大脑,可导致肝细胞解毒能力降低。长期饮酒会使肝功能异常,易导致脂肪性肝硬化。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作用于“人体司令部”-大脑,对其产生抑制作用。当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1%时,一般人就会失去自制能力,吐字不清,干扰大脑判断和对运动能力的协调。

吸烟、饮酒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因为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器官系统还不完善,比较娇嫩,对外界刺激较敏感,烟酒中的有毒物质更易被吸收,因此对心、肺、脑、肝脏功能的损害更大。

青少年们时时渴望成熟,渴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但在媒介的误导之下,他们很容易把吸烟、饮酒当作时尚,显示成熟的豪气,因此很容易步入“瘾君子”的行列。这往往就是他们悲剧人生的开始。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一名山西的高中生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由于过量饮酒导致酒精深度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试想: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一个有着锦绣前程的青年人,转瞬之间死于酗酒,这不是悲剧吗?他死后,他的父亲还大惑不解地问: “怎么吃饭就会吃死人了呢?”可见有人对酒精之毒害是多么无知。

五、加强教育,让孩子远离毒品

我国记录在册的吸毒者中, 80%为青少年,其中25岁以下的占65%。他们是怎样走向吸毒的万丈深渊呢?一项对吸毒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好奇心驱使占84。 4%,被他人引诱占10。8%。另外,不辨是非的模仿、精神空虚而寻求刺激、遭遇挫折后缺乏抗争的顽强意志、朋友的负面影响等,也是青少年吸毒的重要原因。尤其令人深思的是,大部分吸毒者之所以染上毒瘾,是由于对毒品的无知。国家禁毒委员会曾对北京安康医院收治的96名戒毒者进行过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42。1%的吸毒者在吸毒以前并不知道毒品为何物; 71。6%的吸毒者在吸毒之前没有看过有关禁毒的资料; 92。7%的吸毒者在吸毒前不了解国家的禁毒法规。有60。2%的吸毒者表示,假若在第一次吸毒前就知道毒品的危害,他们根本就不会去沾染毒品。由此可见,愚昧和无知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

父母要教育孩子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坚决、果断地拒绝

毒品。

首先,让孩子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性,从心理上构筑坚固的拒毒防线,并坚决地拒绝“第一口”,这是远离毒品的关键。一位戒毒者在痛陈吸毒史时悔恨地说: “我是因为有了第一口,才走到了这一步。”的确是这样,没有第一口,绝不会有第二口;吸了第一口,很难有最后一口。

其次,要督促孩子建立并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努力学习,讲究卫生,合理营养,保证足够的睡眠,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保持心情愉快,会极大地降低接触毒品的机会。

另外,要培养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谨慎交友,避免被引入歧途。同时,一定要打消对毒品的好奇心,不要盲目地去模仿。要让孩子明白,毒品是“尝"不得的,现实中有人过分地相信自己的自制力,以为尝几次毒品没关系,自己会凭着毅力去摆脱毒瘾,结果一尝便落入了陷阱,走向了深渊。“试一试”的想法是非常愚蠢、轻率、危险的。研究表明,服用海洛因1~2次,就可以使人成瘾,摇头丸等的成瘾速度也非常快。因此,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地去“试一试”,否则“一朝吸毒,终身戒毒”。

朋友的负面影响是青少年吸毒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吸毒者会引发周围数名青少年一起吸毒。大多数吸毒的青少年第一次吸毒都是从朋友那里获得毒品,吸毒地点也是在朋友家。因此,教师、父母要特别注意教育孩子谨慎交友。同时,可请抵制毒品侵袭成功、不吸烟的同学现身说法,用这种角色示范的方法去抵制朋友间的负面影响。

研究还表明,青少年的家庭环境、自身健康、心理状态

以及社会环境如何与他们是否走上吸毒之路有密切关系。因此,父母要给予孩子特别关注,并密切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拒绝毒品的教育。一些毒贩将毒品伪装成药品、保健品,吹嘘它有解除烦恼、提高学习效率等功效,以此来引诱孩子吸毒。父母要教育孩子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生了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还要教育孩子不要食用陌生人给的饮料、食品等。

此外,禁毒教育要与禁烟教育相结合,除了要讲明香烟本身的危害之外,还要让孩子知晓,从吸烟到吸毒只有一步之遥。

父母要教育孩子树立“吸烟不酷,健康才美”的观点,并学会和掌握一些拒绝吸烟的方法和技巧,果断、巧妙、坚决地拒绝吸烟,要用拒绝“第一口毒”的勇气和决心去拒绝“第一支烟”。要告诉孩子,在拒绝吸烟时,技巧与决心同样重要。如果有人劝你吸烟,首先,要礼貌地用“不会"“谢谢”等语言婉言谢绝;其次,可以设法转移话题或者借故离开;再次,可以找些借口,如“我正在生病,不能吸烟”等。在拒绝吸烟的同时,也可冷静地告诉劝自己吸烟的人有关吸烟的诸多危害,并劝说对方不要吸烟,让他知道自己不吸烟的决心。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与吸烟者交朋友,为自己营造一个“无烟环境”

作为父母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自身要坚决反对毒品外,父母和老师如果不吸烟不嗜酒,就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另外,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也有利于孩子远离烟酒、远离毒品。

图片1

本文标签:青爱小屋 青爱工程 青爱基金会 中国青爱工程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服务热线010-84404273

关注微信更好服务关注微信更好服务
咨询咨询 微信微信二维码 地址地址 TOPTOP